超凡国际

欢迎访问北京超凡国际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!

分享:

在线留言 message

注:“ ( * )”号为必填项

行业新闻

  您的位置:超凡国际 > 相关资讯 > 行业新闻

2025版建工合同司法实践指南:效力认定与争议解决新趋势

时间:2025-06-11 10:22:20 来源: 作者:

   2025版建工合同司法实践指南:效力认定与争议解决新趋势

  一、建筑工程合同效力的认定规则

 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识别

  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53条,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。实务中需区分:

  效力性规定:如《建筑法》第26条禁止无资质承揽工程

  管理性规定:如施工许可制度,未取得不影响合同效力

  在某装饰工程合同案中,法院认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不影响合同效力,但需承担行政处罚责任。

  黑白合同的司法处理

  依据《建设工程司法解释(一)》第2条,备案中标合同与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,以备案合同为准。但需注意:

  变更范围:仅限工程价款、工期、质量等核心条款

  变更时间:必须在工程竣工前完成

  变更形式:需通过补充协议等书面形式

  挂靠经营的效力认定

  在某资质挂靠纠纷案中,法院适用《建筑法》第66条,认定挂靠合同无效,但参照《建设工程司法解释(一)》第24条,实际施工人可主张工程价款。

  二、新型建工合同的效力挑战

  EPC总承包合同的特殊规则

  根据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》第10条,EPC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,并明确约定:

  设计施工深度融合条款

  风险分担机制

  联合体连带责任

  在某化工EPC项目案中,法院因合同未明确设计优化收益分配,判决按过错比例分担。

  装配式建筑合同的效力认定

  依据《"十四五"建筑业发展规划》,装配式建筑合同需包含:

  构件质量标准

  安装精度要求

  BIM技术应用条款

  在某装配式住宅纠纷案中,法院因合同未约定BIM技术标准,驳回发包方质量索赔。

  绿色建筑合同的效力要件

  根据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,合同需约定:

  能耗指标

  材料环保等级

  运维管理系统

  在某商业综合体纠纷案中,法院认定合同未约定LEED认证条款,不支持发包方主张的违约金。

  三、争议解决的机制创新

  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

  根据《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》,法院推行:

  诉前调解:给予30日调解期限

  行业调解:委托建筑行业协会专业调解

  律师调解: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

  在某地铁项目纠纷中,通过"调解+司法确认"模式,30日内化解1.2亿元争议。

 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运用

  依据《民事诉讼法》第82条,当事人可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。在某超高层建筑纠纷案中,法院准许双方聘请的BIM技术专家就碰撞检测问题发表意见,增强裁判专业性。

  工程造价鉴定的质证要点

  鉴定机构资质审查:需具备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

  鉴定材料质证:重点审查施工图纸、变更签证的真实性

  鉴定意见异议:可在收到报告后10日内提出书面异议

  在某桥梁工程纠纷案中,法院因鉴定机构未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勘验,否定其造价结论。

  四、风险防控的实务建议

  合同签订的合规审查

  建立"五维审查"机制:

  主体资格:核查资质证书有效期及承包范围

  权利义务:明确发包人提供资料的时间节点

  违约责任:设定与履约保证金挂钩的违约金条款

  争议解决:约定仲裁需明确仲裁机构全称

  附件清单:细化技术标准、材料品牌等要求

  履约管理的证据固化

  过程资料:实施"周报+月报"制度

  变更签证:采用"四方会签"机制(发包方、承包方、监理、设计)

  会议纪要:明确参会人员签字权限

  新型风险的应对策略

  疫情风险:通过"不可抗力+情势变更"双重认定机制

  材料涨价:适用《建设工程司法解释(一)》第12条的价格调整条款

  环保停工:依据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第96条,争取工期顺延

  结语:法治化营商环境下的建工行业新生态

  当前建筑行业正面临"双碳"目标、智能建造、工程总承包等多重变革,2024年全国建工合同纠纷案件中,新型合同效力争议占比已达35%。企业需建立"全周期合规管理体系",从合同签订到履约管理实施动态风险防控。司法机关则通过"穿透式审判思维",在维护交易安全与促进产业升级间寻求平衡。唯有构建"法治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"的营商环境,方能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上一篇:企业破产潮下的员工权益保护:赔偿标准与法律救济全解析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相关资讯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