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凡国际

欢迎访问北京超凡国际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!

分享:

在线留言 message

注:“ ( * )”号为必填项

行业新闻

  您的位置:超凡国际 > 相关资讯 > 行业新闻

企业破产劳动合同终止风险防控:法律责任与实务指南

时间:2025-06-11 14:29:46 来源: 作者:

   企业破产劳动合同终止风险防控:法律责任与实务指南

  一、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

  破产程序启动的即时终止

  根据《企业破产法》第18条,管理人有权决定解除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。在某制造企业破产案中,管理人解除全部劳动合同,但需支付经济补偿金。

  特殊员工的保护规则

  工伤职工:依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42条,不得终止劳动合同

  职业病病人:按《职业病防治法》第55条,保留劳动关系至退休

  孕期女职工: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2条,劳动合同延续至哺乳期满

  某化工企业破产案中,法院认定管理人不得单方解除与职业病员工的劳动合同。

  集体合同的效力延续

  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1条,集体合同在破产程序中继续有效。某国企破产案中,职工安置方案因低于集体合同标准被法院否决。

  二、经济补偿的法定标准

  计算基数的确定规则

  工资性收入:含基本工资、绩效、奖金等

  特殊津贴:高温、有毒有害补贴计入

  股权收益:未行权部分不纳入计算

  某上市公司破产案中,高管股票期权未行权部分被排除在补偿基数外。

  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

  关联企业:通过《劳动争议司法解释(一)》第46条穿透认定

  国有企业改制:连续计算改制前后工龄

  停工留薪期:按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33条,不视为中断

  某央企子公司破产案中,员工在关联企业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,补偿金大幅增加。

  上限突破的例外情形

  当员工月工资超过社平工资三倍时,按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7条设定12年上限。但在某跨国企业高管离职案中,法院通过"双基数"计算法,将股票期权收益单独计税,突破传统补偿金上限。

  三、特殊债务的优先清偿

  工资债权的优先保护

  根据《企业破产法》第113条,工资债权在破产财产中优先受偿。在某钢铁企业破产案中,法院将员工工资从封存账户中优先拨付。

  社保欠费的强制补缴

  依据《社会保险法》第58条,破产企业需补缴欠缴的社保费用。某物流企业破产案中,法院裁定从抵押财产中优先拨付社保欠费。

  工伤赔偿的特别清偿

  根据《企业破产法》第109条,工伤赔偿作为共益债务优先清偿。某建筑公司破产案中,工伤赔偿金获全额清偿。

  四、违法终止的法律责任

  赔偿金的双重惩罚

  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87条,违法解除需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。某科技公司违法终止合同,被判决支付赔偿金120万元。

  继续履行的强制措施

  对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女职工,法院可判决继续履行合同。某外企违法辞退孕妇案中,法院判决恢复劳动关系并补发工资。

  刑事追责的联动机制

  对恶意欠薪行为,可依据《刑法》第276条追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。某企业主隐匿财产逃匿,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,并处罚金。

  五、风险防范的合规建议

  破产前的预警机制

  建立"三色预警"制度:绿色(正常)、黄色(风险)、红色(危机)

  员工安置预案:提前30日向工会说明情况

  政府报备制度:重大破产案件需向人社部门报备

  破产中的程序规范

  债权申报:单独设立员工债权申报窗口

  听证程序:对重大争议举行债权人会议听证

  信息公开:定期公布财产分配进展

  破产后的善后处理

  失业登记:协助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

  职业培训: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

  心理疏导:建立员工心理援助机制

  结语:法治框架下的破产企业用工治理

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,企业破产已成为市场出清的常态化机制。2024年全国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同比增长28%,其中劳动合同终止争议占比达35%。建议企业建立"全周期用工风险管理"体系,从招聘到离职实施动态监控。管理人则需平衡债权人利益与员工权益,通过"穿透式审查"确保程序合规。唯有将法律智慧融入破产治理,方能实现市场出清与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。破产不是终点,而是企业重生与员工再就业的新起点。

上一篇:农村自建房析产法律指南:权属确认与风险防控实务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相关资讯

'); })();